在连续3年对中国人婚恋状况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后,近日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、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、婚恋服务网站百合网在北京联合发布《2009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》。
报告披露了“剩男剩女”普遍存在的问题。调查报告显示,约有50%的被调查者恋爱经历少于一次,约有三成被调查者坦言不知道如何与异性相处;“放弃”已成单身人士相亲后的一种习惯,超过六成的相亲者,在感受到可能不被对方接受后主动放弃;“代恋”逐渐代替“代征”,一部分父母已经移师网络,在婚恋网站上帮助子女征婚;“不幸流感”,近10%的被调查者认为周围人婚姻、爱情的不幸是导致自己现在单身的主要原因,尤其是女性,该比例达12.4%。
对此,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秘书长樊爱国评论,许多人在择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婚恋观的模糊与浮躁。
泉州市社科联主席朱学群有另一番见解,他认为,产生剩男剩女的深层原因:一是家庭理念多元化。二是家庭模式多样化,让婚姻状态也呈现多种形式。“剩男剩女”现象出现,应该认为是一种正常现象,社会应该给予应有的包容态度。
朱学群认为,婚姻与家庭观有关。如今的很多适龄青年没有成家立业,除了各种主观原因外,另有两个社会原因:第一,80年代之后,独生子女家庭居多,到如今已到适婚年龄的独生子女们一旦结婚,大多便需要负担起至少4个老人的生活。由于家庭负担过重、趋重,让很多人不敢结婚。第二,婚姻家庭厚重感趋向单薄:在较早之前,我们一提到家庭,就可能会联想到村庄、老树、黄狗、炊烟、老父老母、旧年邻居……那时的生活方式简单而单纯,“家”就代表了一种脚踏实地的厚实生活感;而如今,公寓取代了一切有关“家”的温馨联想,邻里感情淡薄,加上现实生存压力,许多人甚至连一个居住之所都不能够拥有,“家”几乎成了睡觉场所的代名词,生活充满了漂泊感,使很多人的结婚愿望下降,这也是导致“剩男剩女”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泉州市华侨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教授杨楹则根据成为剩客原因,把剩男剩女分成为四种类型:
上进型:社会生存压力大,因为求学或者工作而被迫未婚。
拈花型:自身条件好,却因为各种原因游戏人间而不愿结婚。
挫折型: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。因为自身感情挫折或他人不幸经历的影响而不愿考虑婚姻。
自卑型:自身条件有所欠缺或交际能力不足而迟迟缘分未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