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流量出人意料的迅速上升,让田范江多少有点措手不及, “流量猛增导致速度下降,但不少人由此找到了伴侣,这点事只能说是甜蜜的烦恼。” 本刊记者 宋斐
大迁移的过程已经持续数年之久。那些领先的网络公司不断地把旅游、金融、音乐等一个个行业先是搬到互联网上,然后再搬到纳斯达克。田范江和他的百合网,则在Web2.0的浪潮中看准SNS的机会建立了嘿友网(交友)和天仙配(婚恋)。他们所做的事情,就是要把传统的婚介行业搬到网上,当然,不会是“全盘照搬”。
网络婚介的机会来了
很多人不满意传统的线下婚介服务,因为那些公司所要做的,无非是通过隔断男女双方的信息来收取服务费,但他们也同样不满意于现有的一些线上婚介服务,因为现有的很多线上婚介服务多数不可信任,在模式上也是对线下的简单照搬。中国网民已超过1亿,但网络婚介服务却仍然极不发达,市场的不足同时也在孕育着机会。
其实网络婚介的市场基础足够开阔。互联网用户大多数比较年轻,其中高学历、高收入的都市白领人群不在少数,他们常常由于忙于工作而疏于生活,这就为网上婚恋的发展提供了人群基础。还有调查发现,大龄未婚白领择偶受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:“选择面太窄、工作太忙、要求太高、对婚姻感到恐惧、性格内向、不善与异性交往等等”,这也说明他们需要的是高层次的婚介服务,而不是不需要婚介服务。“很多优秀的人其实非常孤独,没有自己的异性朋友,当然还有更多的人不是找不到,而是希望在更广阔的人群中,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,不仅要百里挑一,还要万里挑一。所有这些需求,都为网络婚介的发展提供了基础。”田范江说。
据介绍,国外网络婚介近年来出现了迅速发展的局面。2004年12月,美国网络婚介服务商eHarmony获得1.1亿美元的风险投资,成为当年最大的风险投资案例。2005年上半年,美国“网上婚介”的营业额估计高达2.45亿美元。
百合网的甜蜜事业
“我们自己的员工,我个人的朋友,都已经有成功案例,其中也包括我的大学同学。我们做这个事情对别人有用,是甜蜜的事业,这是我最自豪的。”田范江津津乐道于在他们网站上发生的一个个成功的婚恋故事。
据介绍,百合网下属的天仙配网站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200万之多。这在诚信度备受置疑的网络婚介行业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字。网络婚介的生意模式大同小异,多数都是在网上搜索照片和资料,一方面百合网“来的晚”,另一方面这个模式也很难有所创新,百合网凭什么吸引众多用户?
按照田的说法,他们的突破来自于部分地克服了“知人知面不知心”的难题,通过心理测试去实现相对精确的匹配,这才是用户纷纷涌来的最大原因。当前社会中每年的 离婚率之高,说明了婚前的个性匹配是如何重要。而美国eHarmony取得巨大成功,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源自于其独特的心理测评系统。用户经过该网站的心理测试,可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个性,而基于测评的推荐模式则保证了用户资料的真实性与准确性,提高了婚介服务的效率与潜在成功率,据说EHarmony已经帮助近千万人找到了理想伴侣。
百合网借鉴了eHarmony.com的模式,同时融合了中国人的心理特点,在心理科学研究机构的支持下,开发、完善了一套心理测评系统。这套系统每天最多只为一位用户提供三个精选的匹配对象,从而保证了沟通质量,提高了成功率。完成由众多心理学专家们开发的个性测试和用户注册过程,“大概需要20多分钟,如果他操作不是很熟悉,有可能需要40分钟。这是由我们基于心理测试的商业模式所决定的,同时也是看用户是否有婚恋的迫切需要,他是否很认真地对待网络婚恋。它们将评测个性中50个以上的维度,从而有助于帮助用户认识自己和建立长期的关系。”
目前百合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会员费,“我们每天给你推荐三个,当你需要跟对方取得联系时,就需要支付一定的会员费用。当然,如果你不愿意交费,那么你能够发展几个用户加入,也可以免费。”田笑着说:“它足够有趣,足够科学,也足够保护隐私。”
2005年8月,美国风险投资商MAYFIELD携手GSR对百合网进行了200万美元的投资。“投资人最看重的是我们适应变化的能力和执行力”,田和他的团队从2005年1月底开始建设天仙配网站,6月底上线后用户群迅速就达到了10万之多。“没有人能够预测互联网的发展,我们更愿意把所有变化都看成是机会,而不是挑战,”这一点给投资商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。在融资方面,田只见过不到10家VC,“第二轮融资也将在2006年1月份就要开始。”
百合网现在的重点是完善和开发产品,同时迅速提升用户数。“我们的目标是到年底250万用户,明年的目标是用户群达到1000万。”百合网的模式能够被复制吗?田范江并不担心: “这里有两个不容易复制的‘引擎’。其一,其它公司可以复制我们的心理测试题,但从测试题到生成一份心理分析报告,却还需要一套经得起检验的科学方法论。其二,成百上千人之间的相互匹配也许并不复杂,但百万人、千万人之间的匹配就是需要相当复杂的系统能力和科学分析框架。”
田范江的温和与坚决
与创业者联系在一起的那些词是什么?紧张?兴奋?压力大?所有这些词语看来都与田范江无缘。当这位清华博士在北京万达广场公寓的阳光下侃侃而谈的时候,他更像是一位无所不晓、耐心细致的顾问。 田范江1991年进入清华大学,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。与人们印象中的博士相反,他的实践能力和意识都非常强。早在1997年读博期间,他就参与发起了清华大学科技创业者投资协会。如今声名正盛的清科创投倪正东、博客中国方兴东,当时也都是这个协会的参与者。
随后田在读书期间创办了易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,但缺乏执行力的结果是这次创业很快就无果而终。毕业后,为获取企业运营的实践经验,他进入埃森哲任咨询经理。在那里他不仅接触到了很多个企业的生动案例,同时更接触了不同企业中不同层面的管理人员,从而丰富了对于企业的认识。
对于田范江来说,“工作可以分为两种状态,一种是创业,第二种是准备去创业。Web2.0的概念我从2003年就开始关注,当时的提法是Internet2.0。正是由于我认可这个理念,才辞职出来开始创业。”这样强烈的进取意识,与他给人留下的温和印象截然相反。
在风险投资到位之前,百合网的开支大多都是个人的积蓄。为了更好地过冬,把公司坚持下去,田还做了很多与公司的核心业务没有关联的事情。凭借着在埃森哲的工作经历和培养出的能力,他的公司还开展了一些咨询、培训方面的业务,当然,做咨询项目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创收,田笑称这是“以战养战”,“即使我们拿不到风险投资,我们也有信心靠咨询项目把公司维持下去。”
1月份时,田范江还可能要开始第二轮融资。
2006年,又是一个繁忙的开始……
原文请见 新浪网科技时代